围绕中国篮球新星杨瀚森是否应尽早赴海外联赛发展的讨论持续升温,青岛男篮主教练刘维伟公开表示,支持杨瀚森挑战更高水平舞台,并强调:“我们的损失比起他未来的发展是值得的。”这一表态引发篮球界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理念的积极转变。
背景:新星的崛起与抉择
杨瀚森作为中国男篮近年来最具潜力的内线球员之一,自青年队时期便崭露头角,2022年U18亚青赛上,他场均贡献20分、12篮板和4次盖帽,带领中国队夺得亚军,个人入选赛事最佳阵容,2023年升入青岛男篮一队后,他迅速成为CBA联赛的焦点,新秀赛季场均得到15分、9篮板和2.5盖帽,多项数据领跑同年龄段球员,其出色的篮下技术、防守意识和比赛阅读能力,使得外界普遍将他视为中国男篮未来内线的核心人选。

随着杨瀚森的快速成长,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是留在CBA继续磨练,还是尽早前往欧洲或NBA等更高水平联赛挑战?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球员个人发展,也牵扯到俱乐部、国家队乃至中国篮球的整体利益。
刘维伟的观点:牺牲短期利益,着眼长期未来
刘维伟在近日的采访中明确表达了对杨瀚森海外发展的支持,他指出:“年轻球员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只考虑俱乐部眼前的成绩,可能会限制他的成长上限,尽管失去这样一名核心球员会对球队实力造成影响,但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值得的。”
这一表态体现了刘维伟作为教练员的远见,他坦言,CBA联赛虽在不断进步,但与欧洲或NBA相比,在战术水平、训练体系和竞争强度上仍有差距。“杨瀚森具备成为世界级球员的潜力,但前提是他需要持续接触高水平的比赛环境,我们的损失是暂时的,但他的成长将为中国篮球带来更多可能性。”
历史教训与成功先例
中国篮球历史上,不乏因留守国内联赛而未能完全兑现天赋的案例,前男篮中锋王哲林早年曾获NBA选秀机会,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及时赴美,其技术特点和比赛气质逐渐固化,国际赛场表现未达预期,反之,姚明、易建联等球员在职业生涯早期便勇敢闯荡NBA,不仅个人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也为中国篮球带来了国际影响力和宝贵经验。
近年来,随着篮球全球化加速,更多年轻球员选择走出国门,如张镇麟曾效力NCAA杜兰大学,回国后技术全面性和适应能力明显优于同龄球员;日本球员渡边雄太通过NBA历练,已成为亚洲锋线的标杆,这些例子证明,海外经历对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海外发展益处明显,但挑战也不容忽视,语言、文化适应、比赛风格差异以及潜在的身心压力,都是年轻球员需要面对的问题,刘维伟表示,俱乐部和国家队应为此提供系统性支持,包括技术团队协作、心理辅导和后勤保障,帮助球员平稳过渡。
时机选择也需谨慎,过早前往高水平联赛若无法获得稳定出场时间,反而可能影响发展,刘维伟建议,杨瀚森需在身体、技术和心理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迈出这一步,并与俱乐部、篮协共同制定科学规划。
中国篮球的整体考量
刘维伟的支持态度也反映了中国篮球界日益开放的思维方式,过去,俱乐部往往出于成绩压力,不愿放行核心球员,但随着国家队在国际赛场表现起伏,各界逐渐认识到,唯有培养出真正具备世界级水平的球员,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
篮协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可能出台更多政策鼓励年轻球员留洋,包括与海外联赛的合作机制、补偿俱乐部损失的具体措施等,这种“放水养鱼”的策略,旨在实现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拥抱变化,展望未来
刘维伟的发言不仅是对杨瀚森个人的支持,更是对中国篮球发展路径的思考,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落后,唯有主动融入世界,才能缩小与强队的差距。
杨瀚森的抉择,将成为中国篮球新一代球员的风向标,无论最终去向如何,这种以球员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已值得肯定,正如刘维伟所言:“篮球是集体运动,但伟大球员的诞生需要个体与环境的共同成就,我们的目标不是守住一时之得,而是创造更多可能性。”

    
发布评论